反腐要从“不敢、不易、不能”到“不愿”
要着力使人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到自觉的“不愿腐”,起到“破心中贼”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廉洁社会
邓清波
中共中央*治局8月27日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会议强调,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据新华社报道)
腐败归根到底是源于人的欲求不满,如果有些人内心的这种欲望没有得到平息,那么,纵然有不敢腐的机制,他们也会铤而走险;有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他们也会设法突破;有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们也要绞尽脑汁办到。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规章制度往往管不住某些腐败的罪恶黑手,不只是因为惩治不严、防范不密、保障不力,也还因为当前社会还没有形成“不愿腐”的土壤和氛围,反而还存在着少数人与腐败同流合污的因素。因此,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归根到底还是要着力使人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到自觉的“不愿腐”,起到“破心中贼”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廉洁社会。
面对不断加大的反腐力度,面对民众和舆论对腐败的强烈不满,为何还有人做不到“不愿腐”,而屡屡火中取栗,以身试法呢?首先,少数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的沦丧是重要因素。他们精神空虚,信奉的就是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主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因此常常见利忘义。对此,中央*治局会议强调要预防腐败必须从狠抓*风建设入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坚决纠正“四风”,切实改进作风,这是十分迫切的工作。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比如说,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已经有较大差距,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难免导致某些人产生失衡心理,从而会出现通过行贿、受贿、贪污等腐败手段牟取暴利的冲动。再比如说,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封建糟粕,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肃清,如“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人治”思维大于“法治”思维,等等,这也是有些人对腐败现象见怪不怪、甚至主动趋附的重要原因。还比如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之中,还存在着大量灰色、模糊地带,因此,也会使有些人产生模糊认识和侥幸心理,滑入腐败泥潭,等等。所以,要使人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到“不愿腐”,就需要在这些方面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健全和完善监督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固然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彻底减少人内心的腐败冲动,在全社会形成“不愿腐”的氛围,更加任重道远。这需要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整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原标题:反腐要从“不敢、不易、不能”到“不愿”
原文链接:
稿源:中国经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