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与平渡堰
千年古镇江湾因其乃江泽民的故里而闻名,可早年真正被婺源人津津乐道的却是江湾祠堂汪口堨,江湾祠堂于文革期间拆毁了,现在游客游览的为近年江湾镇*府出资之重建者,而汪口堨则绝对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因其始建于清雍正年间200余年来历经无数次洪水冲击仍安然无恙地横卧于江湾镇汪口村尾河床上,至今尚正常地发挥着当年的设计功能,天长地久地为人们拦水灌溉、缓水势造景聚财(当地人将水视为财),更方便着村姑乡嫂们浣纱淘米洗衣洗菜。斯人已逝、功业长存。说起汪口堨,就不得不提江永,汪口堨就是由他设计建造。江永(1681年~1762年)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字慎修,又字慎斋,安徽省婺源县江湾(今属江西省)人。生员出身,晚年入贡。博通古今,尤长于考据之学,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颇有创见。于音韵、乐律、天文、地理均有研究,著述甚多,《四库全书》收其所著书至十余部。戴震、程瑶田、金榜等皆其弟子。“门前绿水王维画,屋后青山杜甫诗”,汪口地处乐安河源头双河汇合口,以碧水汪汪而得名。“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枢纽货运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埠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景象繁华。可“易涨易落山溪水”,而且,汪口村前为一急滩,平时尤其是枯水季节弱水三千,河面狭窄,难敌“晚泊松陵系短篷,埠头灯火集船丛”之需!但汛期却水流湍急,村民撑船放排过河劳作十分困难与危险。为汪口村基防冲与村民安全计,为“千烟之地”之村运与繁荣虑,均必须壅水位缓水势,进而扩大水面,一则增加船只停泊,二则方便村民过河与浣纱淘米,三则利于引水入下游对岸农田自流灌溉。同时,在古微州,水意味着财,故蓄水不仅造景美化环境还可改良风水聚潋财气,给村庄带来好运,因汪口村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并由其繁衍生息至今,村民几乎均以俞为姓,而俞与鱼谐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故水汪则鱼旺!俞旺则村盛!汪口人对村庄风水素来着意优化,相传原来全村人均居住在河流北岸,坐北朝南,后一高僧云游至此,“日高人渴漫思茶”,“吴刚捧出桂花酒”,高僧感谢汪口人的热情好客:汪口村基不错,人如繁星路似(亦有村形似之说),但对鱼(俞)不吉利呀!旋即族长根据高僧的指点迷津,在村头架一木桥,迁移几家户南岸桥头(因地处东端现称其为河东),一剑洞开无形,鱼(俞)跳龙门自由去。从此,汪口兴旺起来,而且,汪口人外出谋生求学,鱼如得水,活跃异常,左右逢源,事业风顺。经商的发财,求学的升官,人才辈出、成绩斐然。据传,中共中央*治局常委,十二届全国*协主席俞正声的祖籍就在汪口。好,不扯远,言归正传。众所周知,壅高并稳定河水位最常用的方法就筑坝,可筑坝拦断流,势必会阻挡行船,可水运在古代是最经济最重要的运输途径,因此难煞了族长和村民们。苦思冥想终不得法,后来他们自然想到了乡里“博通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学问家江永,把这个难题交给他,坚信他一定能搞定。江永欣然接受乡亲们的嘱托,三下汪口,五勘现场,选址选材选方案,努力寻求“截流泄水全自动,壅水行船两相宜”的途径。最后,江永不负众望,独辟蹊径地在村庄下游两华里处兴建一座曲尺堰,成功地解决了蓄水、通舟、缓水势之矛盾,也成就了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杰作。汪口堨因方便通航而称平渡堰,整个建筑实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即主体为壅高水位的壅水坝,另一部分为用于通航的筏道,因此,汪口堨成曲尺状横截于河槽中,其南北向布置壅水溢流坝(曲尺长腿)顶长120米,最大堰高3米,顶宽2米、底宽15米;北堨头向河流上游折弯九十度成曲尺短腿为筏道边墙,从而该边墙离北岸空出6米宽的舟船通道,该通道长35米。堰体由汪口工匠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毛石、鹅卵石干砌(砂砾填缝)而成。因为,汪口之上乐安河再分两支,溪小坡陡,行船条件不良,大船抵达汪口只能换成小舟前行,因此,汪口成了婺源东北乡物品集散地。而平渡堰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汪口商业码头的发展,鼎盛之时,汪口商货转运河埠码头有18个之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婺源古朴典雅,恬静悠然,“文运昌盛,人才间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古迹繁多。最著名就有婺源四大古建:江湾祠堂汪口堨漳村牌坊太白塔。可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平渡堰以其坚不可摧之躯抵抗两个多世纪来数以千次计洪水冲击而不败成为了其唯一之幸存!比起时下诸多钢筋混凝土大桥刚一建成便跨塌了,真是创造了无粘结之干砌毛石坝的一个神奇。赞相关美文阅读:·“上了警车后”会不会担心死掉·送给老爸的生日礼物·走近齐长城·猪蹄书记:请管好你的胃!·外路女人·曹聚仁谈辛亥革命·新春祭·给极左冠以英雄是《雪豹》视剧一大败笔·关于“人体简化”的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