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直通车
关于眩晕的治疗
平衡觉又称前庭觉,其感受器是人体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凭着前庭觉,人们就能分辨自己是直立,还是平卧,是在做加速、减速,还是在做直线、曲线运动。前庭觉并不是一种传统上的特殊感觉类型,也有人将其称为第六感觉(SixthSense)。
在平衡的调节系统中,以前庭系统对机体的平衡控制最为重要。前庭功能障碍是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导致的内耳前庭供血障碍,各种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炎、内耳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对内耳造成影响的结果之一。当一侧前庭出现病变时,就破坏了人体原来的平衡状态,出现眩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最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眩晕的分类
周围性眩晕占50%左右,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分别占5%和10%左右;有5%~15%眩晕原因不明。
眩晕的治疗
临床上药物干预通常用于急性期。而手术治疗眩晕创伤较大,且对技术及手术条件要求高,无法广泛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前庭代偿机制的前庭康复治疗,因其无创、廉价和肯定的疗效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治疗眩晕的第三大主要治疗手段。对长期眩晕患者来说,前庭康复治疗的作用比药物更重要。
什么是前庭康复治疗?
前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疗法,利用人类大脑的适应性、可塑性及代偿功能,通过有效的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和失衡感,通过该训练加快前庭代偿的产生,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眩晕症状,防止跌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常所说的前庭康复特指前庭康复训练,应遵循训练难度和强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
前庭康复常用训练方法如下
注视稳定性练习
患者固定注视一个静止或运动的目标,在不同平面上做摆头运动。
平衡和步态训练
睁/闭眼状态下保持平衡训练,并通过调整足底支撑面的变化(双脚/单脚站立)来增加难度。步态训练包括以不同的速度行走、转头行走或在行走时执行某些任务训练。
习服训练
重复能导致轻度至中度眩晕的头部、身体或视觉运动,使诱发的症状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
运动耐力训练
眩晕的患者经常自行限制体力活动,因此需要步行耐力训练,可进行前庭康复操训练、太极拳或其他相关有氧运动。
中枢前庭功能训练
针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调动中枢高级皮层认知功能,促进前庭康复进程。
针对眩晕反复发作的前庭失代偿患者,有专人督导的短时程个性化康复训练疗效较理想。每天3次,训练时间共计3-12min,在治疗2周后患者眩晕症状可明显改善。
健康直通车专家介绍
郭志强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咽喉学组组员,上海市青浦区耳鼻咽喉科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喉肿瘤切除+功能重建手术、鼻内镜鼻腔鼻窦微创手术、鼾症的综合治疗及耳显微手术等。发表SCI及国内论文30余篇,参与撰写年英文版《中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及上海市《医师考核培训规范教程-耳鼻咽喉科分册》。
相关阅读
原标题:《健康直通车
眩晕治疗的利器——前庭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