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道德模范、济源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是济源的精神标杆,是时代新风的引领者。近年,济源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基层、面向社会,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评选,严格评选标准,注重社会监督,加强学习宣传,扎实推进模范选树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这些集体或个人,无论是在济源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岗位,他们忙碌的身影总令人难忘,他们默默奉献的品质早已感染人心。正是这样一群光芒四射的典型代表,在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们树起了学习的榜样,立起了前行的标杆。为发挥典型的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前行,本报将陆续刊发一批先进典型事迹,与读者共勉。
第一期
医院医疗援助集体助人为乐事迹
年5月,济源市医院王永红、原中发、韩丽、王志平4人自愿参加中国第20批援赞比亚医疗队,为赞比亚人民提供了近13个月的医疗援助服务。赞比亚贫穷落后,资源匮乏,传染病猖獗,职业暴露随时会发生,但为了中赞人民的友谊,为了国旗的荣耀,他们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
医疗队员合影济源市文明办提供王永红、韩丽和王志平被分配到赞比亚南方省的一个边陲医院进行援助。刚到那里,杂乱邋遢的驻地,生活习惯的迥异,语言交流的障碍,以及职业暴露和传染病的恐惧像一块块巨石压过来。前三个月是最困难的,生活和工作都不顺手,他们虽然很努力了,但总还是不适应。
影像科医生:王永红
王永红是一名影像科医生。赞比亚影像诊断医生奇缺,全国也只有几个人,医院也只有王永红一个人有影像诊断执业医师证,所以到了以后诊断任务就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那里的医生开的申请单写得很潦草,很多还是英文缩写,根本看不懂,王永红就耐心地向黑人同事们请教。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慢慢地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王永红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到达科室,打开科室的门和电脑开始工作,科主任夸他的工作作风像一名战士,这是对他勤勉的最好嘉奖。慢慢熟悉以后,工作便得心应手起来,许多诊断很快就能做出。科主任说他的诊断不但快,而且准确。一次,他在检查患者的其他器官时,发现胃壁略有增厚,就下了一个不排除胃癌的诊断。过两天,外科主任特意来到放射科告诉他,那个病人做了胃镜,确诊是早期胃癌,准备做手术了。外科主任对他竖大拇指,称他是最好的中国医生。那里的扫描很不规范,王永红总是耐心地去教。科主任和同事们经常坐在旁边像个小学生一样问这问那,他总是耐心地讲解。王永红为能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他们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真能教出几个可以独立诊断的当地医生,那就是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振奋的呢?一次,王永红发现一个晚期骨肉瘤的非洲小男孩因家境贫困欲放弃诊治,便召集其他队友一起为小男孩捐款,帮助小男孩完成了截肢手术,受到了当地同事的广泛赞誉。
麻醉医生:韩丽
韩丽是一名麻醉医生。赞比亚手术室的设备十分简陋,她从来不敢有一丝懈怠,每次开始麻醉前都会多次检查,以防不测。非洲是艾滋病高发区,职业暴露是医生面临的最大隐患。工作不久,韩丽就被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带血针头刺伤。她赶紧服用了专门防止HIV病*扩散的阻断药。尽管如此,她还是陷入了极度的忧虑和恐惧中。即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耽误上班。庆幸的是,一个月后,她的复检结果为阴性。她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经常白天一个人值班。碰到棘手的问题,她都能轻松搞定。有一天,ICU工作人员打电话求助称,一名88岁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患者急需建立静脉通路,但其血管“糟糕透顶”,问她能不能帮忙。当她赶到ICU,一针见血穿刺并固定好针后,整个科室响起了掌声。来赞比亚工作后,麻醉科主任就给她说想开展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她爽快地答应了。这也是她来赞比亚的一个目的。
妇科医生:王志平
王志平是一名妇科医生,在接到赴非开展医疗援助的任务后,不畏难不退缩,时刻以共产*员的标准警醒自己。在赞比亚期间,她对工作尽心尽力,主刀完成剖宫产、宫外孕、腹式全子宫切除、阴式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剥除、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等手术余例。年9月22日下午5点左右,队长打电话紧急通知,距离利文斯顿约公里处有4名华人发生车祸,生死不明,医院的途中。接到电话后,王志平和医院对患者进行抢救,并帮忙联系转诊事宜,一直忙到夜里两点。直到患者乘直升机转往南非,他们紧绷的神经才得以放松。来赞比亚后,她的父亲为了让她能安心工作,给家里人下命令:只报喜不报忧。因此,她每次和家里联系得到的回复都是“家里一切都好”。父亲半夜急诊住院,她不知道;孩子的姑姑发生意外,命悬一线,在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多天,她也没能帮上忙,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远在万里之外,她只能安慰自己: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员,家人需要我,现在赞比亚人民也需要我,我只能舍小家为大家、舍小爱成就大爱。
耳鼻喉科医生:原中发
原中发是一名耳鼻喉科医生,被分到了赞比亚最北边的医院。来到驻地,院子被一米多高的杂草包围,屋子被破旧不堪的桌椅占据,连蚂蚁、老鼠、蟑螂、跳蚤也不放过这看似不错的“聚会地”。这样的生活环境着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恩多拉是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他工作不久就染上了疟疾,在恩多拉治疗了12天,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为了不耽误治疗,经医疗队、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及赞比亚卫生厅协调后,他被转到赞比亚首都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他就投入临床一线工作中。从那以后,他的疟疾症状时轻时重,药物治疗从不间断。难受的时候,他就靠到墙上短暂休息几分钟,然后继续工作。耳鼻喉科是个职业暴露高危科室,医生会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他曾出现3次职业暴露,口服阻断药物治疗,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不良反应。援非的后半年,科室里只剩下他一个医生。即使病痛折磨,他仍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有一名非洲女性患者,咽喉部不适,有异物感持续半年多,医院诊断为咽喉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医院有中国医疗队,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原中发。经过仔细检查,原中发发现其左侧会厌根部有一灰白色点状物,之后在间接喉镜下取出1厘米长的鱼刺。患者随即感觉不适症状消失,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同时,医院开展了此前没有开展过的耳部显微手术、小儿鼾症及鼻内镜手术。印象最深刻的是个耳廓严重畸形患病多年的16岁女孩,曾先后在当地医院诊治,都无法解决。经过仔细检查,原中发为其做了耳廓整形手术,效果很好。患者及家属非常感谢,竖起大拇指称赞。援非期间,他累计接诊患者余名,完成手术余台。
在遥远的非洲
一群朴实无华的医生
用行动谱写着
一曲医学无国界、大爱无疆的
国际主义赞歌
信息来源:济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