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刘健从审批最少迈向环境最优
TUhjnbcbe - 2020/7/8 11:37:00

刘健:从“审批最少”迈向“环境最优”


2015年湖北《*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大力度推进简*放权”,并围绕此提出了若干相应路径。继续下好简*放权“先手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简*放权是调动市场活力、优配市场资源、改善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是“*府包揽一切”向“小*府大社会”这个更优治理格局靠岸的渡轮。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呈井喷之势,透露出市场需求对这一改革的空前热度。为此,*府更是逢会必谈,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有21次强调简*放权,而每一轮削减下放都有“高含金量”的成果;此外,中央拒绝“放水”刺激就业率,其底气亦来自简*放权。 全面深化改革,湖北已经走在前列。作为“行*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我们并不担虑“后有追兵”,反而更在乎改革的深度与效果、更介意隐蔽于改革途中的未知梗阻,加载社会成本、延缓改革进程。若把简*放权比作一场棋局,则削权与“维权”的利益博弈在所难免。欲谋划简*放权“先手棋”,就必须用好制度理顺行权规则,靠博弈促成双赢。 量与质的博弈。审批事项大幅削减之“量变”固然展示出改革决心,但改革也绝非靠简单的“数字加减”来实现。相反,过分看重“数字权重”,极易给投机者预留“活动”空间,或导致审批事项化整为零、保“重”削“轻”的“虚减”现象,或出现少数未与*府部门完全脱钩的中介扮演“第二*府”角色、成为新的障碍,或因部门之间协调衔接机制的空白而形成制度真空或壁垒,将改革的势能抵消。 也可见,数字不代表成效,社会回应和市场反响才是问题核心。总之,要实现“从审批最少到环境最优”的应有之义,则须借制度谋“质变”,用“负面清单”诠释“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市场规则,靠加强对简*放权的督查评估,提高审批质效、力破“中梗阻”,切实打通*策出台实施到落地的“最近一公里”。同时做好打“攻坚战”乃至“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放与管的博弈。减少腐败是简*放权目的之一。不能简单对其放之任之,还须“放、管”同步同频,以避免放权之后出现的监管“真空”和由此导致的“放收”怪圈。否则,因重组而成的“权力洼地”极易诱发新的弊病。 “放”有利于改革红利释放,“管”则益于创造公平环境。两者缺一不可。当务之急,既要依法厘定*府权力边界,借助科学监管体系向社会公开*府权力的运行轨迹,逐步将*府“权力清单”置换成公民的市场“入场券”;又要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系统加强对准入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放松而不放纵”。 此外,在向市场放权、向地方分权同时,主动向社会“移权”,意即引入社会主体参与非许可类审批事项,从而形成市场、社会、*府的职能优化组合,提高市场效率。 简*放权,注定是一次权力本位与市场逻辑的深度博弈,触及灵*、永无终点。而今,改革已驶入“深水区”,剩下都是“硬骨头”,要涉险“泅渡”、要啃掉“硬骨”,就必须自我革命、打破“对事前审批的迷恋”,学会顺应和借助市场导向,彻底摒弃权力固持的“治下”思维,心无旁骛地直奔改革主题。也只有实现了“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身份走向契约”,改革才算实至名归。  作者:刘健


:姬学涛)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健从审批最少迈向环境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