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在人群中非常常见,男性居多,发生率可高达86%,女性则为57%。有一项有趣的研究表明:自认为有鼾声的人中有15%在睡眠中心监测时不打鼾,而15%自认为从不打鼾者中至少有50%会打鼾。
鼾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呼噜的声音,是指睡眠状态下由于上气道结构改变产生的声音。临床上对非呼吸暂停式鼾声有很多说法,包括“原发性鼾声”“单纯性鼾声”“习惯性鼾声”和“严重鼾声”。通过对睡眠下患者上气道的内镜和成像观察显示:打鼾者上呼吸道缺乏软骨支撑的膜性结构包括软腭、悬雍垂、喉柱、咽侧壁等均可振动发声。
目前用来评估鼾声的指标主要包括鼾声的最大分贝、鼾声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或其发生次数,均可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获得。
打鼾的危害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有三:一是影响床伴的睡眠,影响家庭和睦;二是打鼾的时候如有张口呼吸,会导致晨起口干、咽部异物感等不适;三是鼾声振动传播于附近的颈动脉导致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化形成,会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
间接危害是打鼾伴随着呼吸暂停,可导致其本人白天感到疲倦,甚至嗜睡,严重者可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诊断上主要了解鼾声的响度和频率,是否与体位、年龄有关,有无危险因素如体重增加,饮酒,服用镇静类药物等。通过鼻咽镜及上气道CT等相关检查确认是否有上气道解剖学异常,需行多导睡眠监测排除是否合并睡眠呼吸暂停。
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手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生活方式
(1)减重。肥胖是鼾症常见病因。研究表明,当患者的BMI从46降至35,习惯性打鼾将从82%降至14%。
(2)避免使用酒精和镇静类药物。研究表明,饮酒会增加上气道阻力,引起气道陷闭,降低夜间血氧饱和度,增加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其对呼吸的影响程度与酒精摄入时间、饮酒量和个人代谢有关。一般而言,饮酒后5小时对呼吸的影响会明显。所以建议打鼾者在睡觉前2-5小时内不要饮酒。
(3)体位训练。由于重力作用,鼾声会在仰卧位的时候更重。建议患者可借助网球绑在衣服背后来改变体位。
(4)床伴戴耳塞。这是针对打鼾者自身打鼾不是很厉害但床伴睡眠浅的情况,对打鼾者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
治疗鼻部阻塞
(1)药物治疗。包括鼻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伪麻黄碱类等。
(2)鼻部扩张器。对部分病人有效果。
口腔矫治器
主要原理为通过睡眠中佩戴口内装置,将下颌向前拉伸,使舌根前移,扩大舌根后气道。研究表明,患者在坚持戴4-6周后,鼾声会明显减轻。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
CPAP对鼾声治疗效果好,但很少用于单纯性鼾症患者。若合并白天嗜睡,怀疑有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的患者建议使用CPAP。
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有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根据阻塞部位,一般分为鼻部手术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咽喉部手术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扁桃体切除术等。
黄晶晶(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