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梦境总是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
人为什么会做梦?
睡眠多梦是正常的现象吗?
本期专家
王春雪
主任医师
医院
神经精神医学与
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精彩全片抢先看
01
梦境从何而来?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眠中做梦,有助于释放潜意识中的压力。
梦在心理学当中被认为是被压抑的欲望,或者潜意识的产物。现代医学认为,梦是睡眠中发生的,与清醒状态下的意识流分离的一些情感、思想或者画面。
无论哪个说法,做梦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梦是属于我们睡眠的一部分,也是生理和心理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
睡眠的阶段分成浅睡期、深睡期和REM期,即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大部分梦境发生在REM睡眠阶段。这一阶段在生命的早期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进化论中,REM睡眠被称为原始睡眠。不同年龄REM期的比例不同。老年人的REM期不到20%,而小婴儿的REM期超过了50%,成年人的REM期占到整夜的20%—25%。
对于成年人来说,通常一个晚上我们会做好几个梦。这是因为一个晚上会有4-6个REM期,其他的睡眠阶段也会做梦,但通常认为比较少。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做梦的人非常罕见。感觉从来不做梦的人,最大的可能性是不记得做过的梦。
梦的内容离奇生动、感觉体验清晰的梦,通常发生在REM期。所以其他阶段的梦境就不容易被记住了。
02
睡眠如何评估?
睡眠中梦多,感觉睡不好,可以对睡眠进行评估。说到睡眠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工具,要从远古时代说起。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曾经有睡眠之神的记载。那时候人们相信,如果睡神关照你,你就睡得好;否则,你就睡不好。
睡神修普诺斯和他的兄弟
远古时代,因为不能解释睡眠中的很多现象,而对睡眠充满了神秘感。
真正推动睡眠医学发展的动力,是来自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在人的头皮上记录到脑电活动。
直到年,诊断睡眠疾病最有价值的工具,多导睡眠图(简称PSG)正式进入临床使用。
03
科学训练帮助改善睡眠
临床上通过PSG监测,可以了解睡眠质量。而失眠会导致情绪心理疾病不断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损害身心健康。
生物反馈疗法是指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主动参与减压放松的训练和治疗过程。
这是一个放松的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的状态,并改善睡眠质量。
患者所戴的耳机里有音乐播放,患者跟着音乐的声音慢慢放松,保持呼吸。患者的面前有一个电脑屏幕,屏幕上的小球会上下滚动。患者要在小球上升的时候吸气,小球下降的时候呼气。
这是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实时感知自我控制、身心放松的效果以及变化,并利用机器给予的反馈信息,不断得到正向的强化训练,打破疾病状态下身心交互的恶性循环,获得主动恢复身心健康的能力。
04
为什么会经常做噩梦?
睡眠中的梦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也有些人梦境频繁,噩梦多,造成了日间功能的损害。
有些情况是躯体疾病所致,比如鼾症、不宁腿综合征。也有些情况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
而频繁的噩梦,多数是由于各种压力性的负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创伤所致。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睡眠医生的临床评估,结合现代化的监测设备进行诊断与鉴别。
原标题:《我们为什么会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