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体制改革带来我国文艺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TUhjnbcbe - 2020/8/10 10:31:00

体制改革带来我国文艺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在今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第25届世界魔术大赛上,广西魔术演员林彬表演的节目《牌技》,力挫群雄夺得大赛的最高金奖——金狮奖,这是我国杂技界取得的又一殊荣。


  10多年来杂技在各种国际大赛中获得金牌110多块,杂技每年为国家赚取外汇上亿元人民币,成为文化产业的一棵“摇钱树”。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将这一成绩归功于体制的突破:“正是文艺体制从计划模式向市场转型,打破‘平均主义’和‘铁饭碗’,杂技界靠自谋生路闯市场,获得了新生。”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加快文艺体制改革步伐,带来了文艺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提倡和鼓励社会兴办艺术表演团体;切实搞活内部经营机制,实行聘任合同制和演出合同制,建立相应分配激励机制;实行演出补贴制度,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团体将宣告解体……这些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措施,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兴办文艺事业的积极性,为文艺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活动天地,增强了创造性,使大量优秀的作品和艺术人才大量涌现。


  “过去确有这样一些文艺表演团体,编导演齐全,一年到头没有进行过一场演出。如今不要说一年,如果一个月没有演出还能生存,都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冯巩说。截至2001年,全国文化系统有2590个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国内演出场次共39.8万场,平均每团演出达163场,演出收入5.7亿元。


  1989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如今的文化部市场司),标志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正式开始建立。文化市场观念的确立和发展,意味着社会办文化的思维得以真正确立,管理手段也变被动防守为主动治理。“*府办文化”到“*府管文化”思路的转变,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发展。解放了的文化市场更加生机勃勃,台球、卡拉OK等一系列新型娱乐方式进入中国,迅速在大街小巷落户生根,卷起了一阵又一阵文化热潮。


  经过10多年培育和建设,文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演出市场、电影市场、电视市场、音像市场、娱乐市场、文博市场、出版物市场、艺术品市场以及文艺人才市场等综合市场体系,形成了国有、集体、私有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到2001年底,全国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市场(娱乐、演出、音像、美术等门类)共有22.3万个经营单位,从业人员91.9万人,主营营业收入182亿元,利润44亿元。1990年社会力量兴办的文化产业在总量上还远远小于文化系统。到2001年,仅在文化娱乐业,社会力量兴办的文化产业总数均已达到文化系统的4.4倍以上。


  解决体制上的桎梏,社会办文化的介入,竞争意识的形成,电影、电视、文学创作等艺术门类均拥有了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和繁荣。长篇小说出版数量不断增加,近五年来更是以每年平均500余部的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电影创作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三次创作高潮,像《大腕》、《不见不散》等影片不但市场效益颇佳,与“进口大片”分庭抗礼,有的还登上*府奖的领奖台;电视剧创作以每年逾8000集的产量投放市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京剧等传统戏曲新创演出剧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民族艺术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国务院去年底今年初修改了《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分别对电影、音像、出版市场准入进行了调整,文化部也规定演出市场全面向内资开放。随着这些文化经济*策的调整,为文艺生产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必将促进文艺生产力再次大解放,带来文化事业繁荣。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制改革带来我国文艺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