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潜江电视台名医直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罗宇鸿讲解儿童打鼾疾病的风险与防治,现将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很多人认为睡觉打呼噜是许多成人才有的情况,但现在有的小孩睡觉时也会打呼噜,这时家长往往会认为是小孩睡得太熟引起的,其实不然,孩子睡觉打呼噜,可能是患病的征兆。
问:儿童打鼾是一种病吗?
罗主任:是的。医学上叫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俗称“儿童鼾症”。很多人认为睡眠打鼾是“睡得香”,因此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其实它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美国和英国报道1~10岁儿童中发病率约为7%-9%,我国部分地区(比如江苏和福建)报道达40%-50%。
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些什么危害呢?
罗主任:OSAHS主要是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引起的。人体的上呼吸道从鼻腔→鼻咽部→咽腔→喉腔是一个较复杂的通路,这个通路上任一部位的狭窄或阻塞都会导致发病。最常见的是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和口咽部的扁桃体肥大。
这两个都是正常的免疫器官,在儿童期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时会略微增大,及时治疗后对人体没有影响,成人后会逐渐萎缩消失。但因为反复感染、免疫力低下、过敏等因素,这两个器官不但不萎缩反而异常增生,堵塞上呼吸道,影响气流通过,发出鼾声(有部分没有鼾声)。
今天谈到的儿童鼾症主要就是这两者的增生肥大引起的。它主要有这么几个危害:
1.缺氧。呼吸通道狭窄,自然就会造成睡睡眠时低通气、缺氧→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倦怠→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长期睡眠时缺氧和张口呼吸,还会导致发育期的儿童上腭高拱的“腺样体面容”、表情呆板;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比如过于内向、不自信等等)。
2.腺样体生长在鼻咽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鼻孔处,后鼻孔堵塞导致鼻腔鼻窦引流不畅→鼻窦炎,表现为反复发作鼻塞、流涕甚至头痛头昏。
3.鼻咽部也是咽鼓管的开口处,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的通道,其开口处被堵塞,会导致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下降。因为这一过程是缓慢发生的,加上患儿不会表述,常被家长忽视,等到听力损失较重时才就诊。
4.国外报道,少数(2%)患儿导致肺气肿
问:家长怎么发现小孩的这个问题?
罗主任:病变发生于体腔,白天由于体位、重力作用等,表现不明显,家长晚上多观察,如果发现小孩入睡后打鼾,用嘴辅助呼吸、甚至张口呼吸,就要引起注意,严重的有表现为睡不安稳、烦躁、趴着入睡等。
问:怎样治疗?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罗主任:较轻的短时间的睡眠打鼾,可以暂时观察,或者对症治疗、搞感染治疗,但长期的较重的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要及早就医。手术治疗为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问: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手术,会采用哪种手术方式?
罗主任: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全麻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损伤小、几乎可以做到不出血,术后疼痛轻。
问:术后康复需要多长时间?
罗主任:术后3天内可能会有轻微的咽部不适或者疼痛,术后注意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术后1周(少数10天左右)就可以痊愈。
问:这两个器官没有了,对小孩免疫力会有影响吗?
罗主任:这确实是几乎所有家长关心的问题。这两个器官在儿童期确实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它的免疫功能很小,但人体有神奇的免疫系统,手术后,它们的功能会被其它免疫器官(比如咽淋巴环)所代偿。所以不存在有些家长担心的“没有了扁桃体,咽喉就会经常发炎”的问题。
问:有人认为全麻会影响小孩智力,是这样吗?
罗主任:全麻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麻醉方式,安全、无痛苦,也不会因为手术对小孩造成心理阴影。事实上,目前很多检查和治疗都是全麻,比如无痛胃镜、无痛人流等等。全麻药物进入人体后,6小时就代谢掉了,老年人等代谢缓慢的,10几小时后就应该完全代谢,没有所谓的后遗症,更不会对智力造成影响。
耳鼻咽喉科如需就诊:
罗宇鸿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叶成刚副主任医师周二上午
李伟利主任医师周四上午
周烈伟副主任医师周五上午
咨询
责任编辑:朱美跃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