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脑血管病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抗栓先行者
TUhjnbcbe - 2020/12/7 23:54:00
脑卒中(Stroke)为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该类疾病的复发使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每况愈下,增加致残、致死风险,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抗血小板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基础内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反应差异,而抗血小板治疗反应直接与不良的临床预后相关。因此,通过抗血小板药物药效相关遗传信息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等方法评估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进而预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先声诊断携手MED24倾力打造的“抗栓先行者权威之声”空中学院,于9月24日推出第七期“脑血管病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

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南京大医院徐运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席,南京大医院张梅娟教授、广西医院王进教授、医院戚观树教授、医院李迪教授、医院刘震宇教授,与众多线上与会专家一起,共同探讨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评估技术的应用以及临床特色案例。截至发稿,此次直播累计观看超过8千人次。

空中学院第七期“脑血管病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会议主席及参会嘉宾

精准抗血小板治疗势在必行

大会主席徐运教授表示,缺血性卒中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很多患者仍有心脑血管事件反复复发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每一位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进行综合评估,这离不开各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评估技术,非常感谢先声诊断提供这样一个针对脑血管病精准诊疗、个体化抗栓治疗技术的交流平台。

抗血小板药物的精准评估和临床应用

南京大医院神经科张梅娟教授带来“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药物的精准评估和临床应用”专题讲座。张教授先介绍了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药效评估方法,包括药物基因检测(CYP2C19、PEAR1)、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试验:光比浊法LTA、血小板抑制率试验:血栓弹力图法TEG、血小板闭合时间试验:PFA法)。随后详细介绍了徐运教授团队先后发表在《Stroke》、《CNSNeuroscienceTherapeutics》的研究[1,2],提出携带CYP2C19*2/*3的缺血性卒中、椎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分别对应较差的预后情况以及较多的支架后卒中再发事件,目前实验室针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CYP2C19的基因检测。此外,实验室一项随访长达8年的阿司匹林药效基因研究,发现PEAR1rs与阿司匹林抵抗以及卒中预后情况相关。

张教授还介绍了年发表在《ClinicalNeuroscience》关于三种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3],发现LTA、TEG以及PFA法整体而言对阿司匹林有效性评估更敏感,对氯吡格雷一致性较差。此外,TEG无法准确判断氯吡格雷的药效。张教授总结道临床可以选择联合基因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式,提高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合理用药选择

广西医院老年神经内科王进教授带来“从遗传多样性看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专题讲座。王教授通过CHANCE研究等多篇文献荟萃,全面介绍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抗血小板治疗的卒中复发率、综合终点事件的影响,并展示了先声诊断超过例患者数据的中国人群CYP2C19基因型分布情况。

王教授还提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同样受到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展示了关于PEAR1rs多态性对阿司匹林治疗预后影响的多篇研究进展。

最后,王教授介绍了包含THALES研究、PRINCE研究在内的多篇国内外研究成果,展示了西洛他唑、替格瑞洛这些药品在卒中患者抗栓治疗过程中相对传统抗血小板药品的优劣势,展望了未来“基于基因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等技术,真正实现为患者灵活、精准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临床愿景。

经典案例分享

戚观树教授病例分享

年3月28日患者首次入院,主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周”。CT血管造影(CTA)检测显示右侧颈动脉狭窄。诊断为急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青光眼。初始用药方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阿托伐他汀调脂、羟乙基淀粉扩容以及B族维生素等。4月12日患者带药出院。

年6月19日患者再次入院,主诉“左侧肢体无力3月,加重1周”。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新发病灶,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率增加,行介入治疗支架植入。7月15日出院。

年11月患者再次入院,主诉“突发面部麻木伴行走不利3小时”。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综合考虑怀疑患者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可能。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氯吡格雷代谢基因CYP2C19为中间代谢型、阿司匹林药效基因PEAR1rs等无抵抗风险提示。建议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替换氯吡格雷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使用。

一个月前患者来院复诊,目前症状控制良好,无血管事件复发。

精彩的病例分享后,医院李迪教授、医院刘震宇教授同案例分享嘉宾以及大会主席就如何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患者用药调整、基因检测与其他评估技术的合理选择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徐运教授最后总结道,现阶段虽然没有指南以及大量循证依据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医生根据基因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但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结合药物基因组学以及不同作用机制的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使用经验,这种精准用药评估模式相对于传统用药方案无疑可以提高患者获益。

本次会议在专家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十月即将迎来空中学院第八期“副肿瘤综合征”,精彩继续,邀您共享。

[1]JiaDM,ChenZB,ZhangMJ,etal.CYP2C19polymorphismsandantiplateleteffectsofclopidogrelinacuteischemicstrokeinChina.[J].Stroke,,44(6):-9.

[2]LinYJ,LiJW,ZhangMJ,etal.TheassociationbetweenCYP2C19genotypeandofin-stentrestenosisamongpatientswithvertebralarterystenttreatment.[J].CnsNeuroenceTherapeutics,,20(2):-.

[3]ShaoT,ChengY,JinJ,etal.A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血管病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抗栓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