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求发展,竞争中谋创新
在常住人口约30万的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医院,医院面临巨大挑战。医院的分院已经建到了南翔——医院北部院区,医院只有半小时车程,医院江桥分院医院仅有4.8公里。这家有着72年历史的医院医院,在新冠疫医院的夹击下,该如何负重前行?对此,医院业务副院长田源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挑战更多,如何在疫情常态下求发展,在持续竞争中谋创新,十分重要。”
疫情的冲击
当前,中国已进入疫情常态化时期,各级医疗机构已复工复产五个月了,但迄今为止,疫情对医院的影响依然显著。
“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恢复了95%,但前两个月很低,手术才恢复80%左右,住院情况也差不多在80%。”田源说,“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医院这样,跟我医院都这样,所以我们真的面临着复工复产和持续发展的压力。”
医院儿科是上海市第一个标准化门急诊建设项目,医院84万年门急诊量中,儿科就有15万。疫情来了,学校放假,人人带上了口罩,儿科门诊量明显下降,如今只有去年门诊量一半还不到。“我们以前患者最多的科室是呼吸科,呼吸科和儿科在一个病区,往年都要加床10至15张,现在病区空了一半。学校开学后上述情况有所改善。”
田源副院长做了个统计,医院日空床在30张,今年空床张,空床情况最严重的就是儿科、呼吸科,平均每天空32张床位,而以前要加床10多张。“一上一下就是多空了40张床位。”
对于其中的原因,医院领导层也进行了思考和分析,除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外,医院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医院学科发展不均衡,医院学科发展均衡,核心竞争力强,是老百姓看病的首选,受到影响就会比较小,比如医院的皮肤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小,业务量和去年相比不降反升。”
医院的发展节奏。在医院发展规划中,今年年底,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评审。这两项工作都有一个要求:对某些病种有数量要求,田源副院长担心,医院会达不到相应病种的数量指标。
医院发展带来了契机。现在患者住院不仅要做核酸检测,陪护的家属也要求阴性核酸检测证明,作为嘉医院,医院此前并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导致流失了一部分患者。而如今在*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医院已建成自己的PCR实验室,为疫情下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医院即将配置血管造影机(DSA),有了DSA后,基于血管的一些介入治疗就都可以开展,对于各学科发展也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长期如何发展
医院的中长期发展,仅靠添置一些设备还远远不足,医院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开展基于健康管理理念关口前移的医防融合工作,是医院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田源副院长表示,“医院北院—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中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这些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医防融合工作。“进机关、下社区、入企业、到楼宇,帮助居民解读体检报告,做好二级预防工作,根据体检报告提出健康管理建议,如果需要就医的,医院为其开设绿色通道。这就是关口前移,医院等病人来,现在我们要跨前一步。”
瞻前还要顾后。田源副院长表示,防得再好,还是会有人生病,治疗后的康复也很重要,而康复一直是中国医疗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康复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嘉定区重点专科,受疫情影响不大。医院计划开展神经康复、儿童康复、骨科康复、产科康复、心脏康复等工作。在医院的规划中,要树立起大康复的理念,医院要启动院内康复入病区,医院所有学科共建。同时康复下社区,把社区康复也带动起来。
医院下一步要做的第三项重点工作,叫基于专病、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学科群建设。第一种叫长长结合,如医院的儿科和皮肤科都很强,这两个科室可以结合发展,解决儿童的皮肤病及过敏问题。另外,很多过敏皮疹都是变态反应在皮肤的表现,这些人大多数都有鼻炎、哮喘等病,这样皮肤科就可以带动起五官科、呼吸科的发展,这是长短结合,如医院康复科较强,通过康复进病区,带动起骨科、心脏等科室发展,形成医疗闭环。
在医院的规划中,还有一项叫短短结合,从一些专病做突破。“如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我们可以开设鼾症门诊,病人从哪里来?我们瞄准了同样是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公交车司机,公交车发生的交通事故,约百分之八十都是因为司机睡眠不好,这个群体高度紧张、久坐肥胖、饮食不规律,未来我们要帮助他们进行健康体检,可能还会发现痔疮、前列腺等问题,所以我们从鼾症入手,医院的泌尿外科、肛肠科发展。”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换思路、调结构、促发展,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田源副院长说,“这些发展思路都是逼出来的,处于这个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中,唯有求变才会发展。”
患者为中心
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平息,但境外病例输入的压力依然很大,医院一直还承担着抗疫任务,其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也反映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医院如今承担着5家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的医疗工作,医院除了派医务人员在酒店值班外,如果有人需要入院治疗,也直接送到医院。其中有一位新加坡归国的老年恶性肿瘤肠穿孔患者,虽然患者最后还是去世了,但医院为这位患者进行的积极救治,深深感动了患者家属。
患者是来自东北的一位老先生,夫妇俩年前去新加坡看望子女,因疫情被困,儿子和儿媳也先后失业了。在新加坡就被查出肝脏上有肿瘤,但因为经济原因没有治疗。7月回到国内住进隔离酒店当晚,就已经癌痛发热,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肿瘤已经侵犯了肠腔,医院启动应急预案,为患方进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粪便已经泄漏到了腹腔内。
医院全力抢救,但肿瘤已经进展到了终末期,患者一般情况很差,也自知时日无多,唯一愿望就是活着回到吉林老家,医院也积极为其回家做准备,但还是未能如愿。
患者去世后,其子女不在身边,医院为其安排了一切后事,联系火葬场,给老太太买了回家的高铁票,并安排医务人员将其送上了高铁。从住院治疗,老人只交了块押金,医院知道老夫妻手头没钱,为其进行了住院费用的减免,并联络相关酒店减免费用,包括老人逝世后的寿衣、骨灰盒都是医院购买的。
“未能完成老人遗愿,让其活着回到吉林老家,也成了我们的遗憾。”类似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田源副院长说:“在医院,不管患者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
来源:医学界智库作者:田栋梁校对:臧恒佳责编:郑华菊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