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目前主要用来指导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基因检测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少则几千,多则高达两万的高昂检测费用还是给不少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然而现实里,我们发现,主动选择或者被医生建议做二次基因检测的患者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
第二次基因检测的钱到底该不该花,钱花了是否有效是很多家庭出于无奈不得不纠结的问题。
二次基因检测真的有必要吗?
通过平台上千位癌症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患者选择做二次基因检测的情况。
一、耐药之后重新做基因检测靶向药治疗耐药后选择重做基因检测,是最普遍也性价比最高的“二次检测”。
如果基因检测已经做了一段时间,但是疾病没有发生进展,那还是可以指导治疗的。
但如果疾病进展,就意味着耐药,意味着可能出现了新的耐药基因,这个时候再用疾病进展之前的基因检测来指导治疗明显并不合适。再做一次检测,无论是实体还是液体活检,实时反映当时状态,才能给医生提供证据来做治疗方案的修正。
耐药后选择二次基因检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奥希替尼”。
靶向治疗9-14个月后可能出现耐药,比如一线EGFR-TKI耐药,这时候医生就会建议做个基因检测再决定要不要吃奥希替尼。只有TM基因突变的患者服用奥希替尼更适合。
但是研究发现,只有约50%耐药患者会携带TM突变,余下50%的患者由于别的原因而耐药。对这些不携带TM突变的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疗效可能还不如化疗。
不做二次检测,治疗方案难以抉择
图片来源:pixabay
因此,如果一代药出现耐药,再次做基因检测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基因检测”。因为这时的肿瘤,可能和最初诊断时候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另外在病友群里也有一例常见耐药问题,“凯美纳耐药,医生说换阿法替尼,建议再重新做次检查,都是针对EGFR的药物,为什么还需要再做次基因检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