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舒服,叫做掏耳朵。当挖耳勺伸进耳道的时候,带着点欲拒还迎的刺激,转动手中的工具,将耳屎轻轻从耳壁上刮下的瞬间,感觉是前所未有的爽!
很多人(包括我)都喜欢掏耳朵,那种舒爽的感觉让人难以抗拒,特别是当你掏出一大坨耳屎的时候,会特别有成就感。
只是,有多少人还不知道,掏耳朵这个动作背后,可能“暗藏杀机”!
有人感染、有人癫痫,只因爱掏耳
38岁的澳洲妈妈JasmineSmall有用棉签棒掏耳朵的习惯,可某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听觉出现了问题,有时根本听不见任何声音。
这种情况持续了7、8个月后,她发现掏耳朵时会很疼,还会有棕色难闻甚至带血丝的液体流出。医院,医生告诉她,她的耳朵深处已被感染,必须立刻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而这一切都是由棉签上松散棉线引起的。
图片来自千库网
因为用棉签掏耳朵而引发感染的,可不仅Small一个。
某英国男子出现单侧耳痛、头痛和呕吐等情况,经医生检查,他患上了坏死性外耳炎,严重还会造成大出血、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等严重威胁生命的情况。
随着时间推移,感染蔓延至大脑,引发了癫痫。为了有效消除感染,医生进一步寻找着致病的根源,在脑成像的帮助下,他们发现男子的耳道中有一个异物。经过鉴定,导致严重感染的东西是竟一小撮棉花。
原来,这位小伙洗完澡后,有用棉签清理耳道的习惯。但从没想过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图片来自soogif
耳朵必须要保持干净才好吗?
虽然耳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脏脏的,但其实它并非一无是处。
在医学上它有一个文艺的称呼——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不夸张地讲,耵聍就是耳朵的“保护伞”。
01
保护耳道及鼓膜
耵聍在外耳道可形成机械屏障,阻挡外界昆虫侵入或脏水进入,防止外耳道损伤或感染。
同时,耵聍还可以减弱强大的声波对鼓膜的冲击,保护鼓膜。
图片来自千库网
02
清洁耳道
耵聍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以及皮肤脱落的细胞。
03
抵抗细菌
耵聍富含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04
防止耳道皮肤干裂
耵聍富含油脂,可有效滋润耳道及鼓膜,使其达到最好状态。
由此可见,耵聍有它的作用,不是非得将它“扫地出门”才行。而且,耳朵有自净功能,不用你老是“手贱”去帮它“打扫卫生”。
常掏耳会有这些危害
耵聍越掏越多
频繁掏耳会刺激耵聍腺,分泌更多的耳屎。
引起外耳道炎
过度清理耵聍,会失去耵聍对耳道细菌的抑制作用,导致耳道内菌群失调,引起外耳道炎,出现耳道流脓、流水或瘙痒。
引起鼓膜损伤
掏耳深度控制不好或用力不当,可能会戳伤鼓膜,出现鼓膜穿孔,听力下降。
感染乳头状瘤病*
掏耳工具不洁或和他人共用掏耳工具,可能导致外耳道乳头状瘤病*感染,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生长,堵塞外耳道。虽可通过手术切除,但容易复发,且有恶变风险。
其实,相比耳勺等工具,用棉签掏耳朵,看似安全了不少,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棉签容易把耵聍推向耳朵深处,推到你再也掏不到的地方,导致细菌、病*等在外耳道堆积起来,引起疼痛和感染。
一般情况下,人体有自行清理耵聍的能力。比如在咀嚼、打喷嚏、咳嗽等下颌运动时,会将耵聍向外耳道口缓慢推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
实在忍不住想掏的话,也可以用棉签在外耳道口轻轻旋转,且深度不宜超过1.5厘米。
如果耵聍结成团块堵塞了外耳道,自己没办法很好处理时,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员——耳鼻喉科医生来帮助了。
耳鼻喉科配置有高清耳内镜,可广角、直观看到外耳道耵聍,用吸管或耵聍钩精准清理,无论干耳或油耳,均可以在耳内镜下清理干净。
对于较硬的耵聍,医生则建议先用耵聍水滴耳浸泡,待其变软后,再用吸管缓慢吸出。
医生不建议自行清理或到外面的采耳店采耳清理,自行清理用力不当,可能会戳伤鼓膜,或者将掏耳工具遗留在外耳道内,而采耳店工具消*不严,多人共用掏耳工具,容易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病*感染。
掏耳工具还能遗留在耳道内?那耳朵得多大啊?
你误会了,其实是经常有患者购买各种“花里胡哨”的掏耳工具,比如这种带羽毛的↓
羽毛容易脱落遗留在耳道里,时间久了引起各种问题。
所以,最科学最正确的选择是少掏或不掏耳朵,如果有异物感或者不适感,记得去耳鼻喉科找专业医生帮忙解决~
同时,医院耳鼻喉科还给出了各年龄层具体的“护耳”攻略,请配合自己的年龄使用哦:
重视婴幼儿听力筛查,出生3天内做好听力初筛,未通过或漏筛者,出生42天做好听力复筛。
青少年需正确使用耳机,声音的大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当外界环境声音超过60dB时,尽量不使用耳机。
中青年警惕突发性耳聋。当今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工作压力大,熬夜,供应内耳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引起内耳缺血、缺氧。一旦患上突发性耳聋,需要及时治疗,开始治疗时间越早,听力恢复越好,最佳治疗时间是72小时,拖延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