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沧桑也寻常
——读《杜甫诗传》有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春天悄然而至。在*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静默的时空。杜甫,就此降生于世。
时年七岁,一首《壮游》打开了杜甫诗歌创造之门。“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一开口,便不似其他孩童般,满目尽是对国家与民族的苦恋和期望。
天宝三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天宝七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而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在此时期创作。
再后来,本有满腹才华的他却一直不得重用。杜甫到长安应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客居长安期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过着贫困的生活。后来,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为剿灭安史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下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再后来,杜甫终于有了一官半职。在他为官时期,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石壕吏》。
此后,他漂泊西南,给我们留下了杜甫草堂,更给我们留下了一位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形象!再后来,杜甫终于安定,可好景不长,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其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慷慨悲壮,读之令人叹惜。“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这便是他的临终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曲终散场诗未老。越是靠近杜甫,越能体会到他的伟大。59年的光阴,杜甫好像是把几代人所经历的苦难,全部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这份痛苦,让他担得起“诗圣”两个字。
有人这么说:年轻的时候读李白,或许是爱做梦的缘故。成熟之后却愿意读杜甫,因为早已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了。阅历越多,就越靠近杜甫。
以上为两年前所写,搁置许久,再拾笔,如下文。
时间过的快啊。这篇残文被留在云端已经好久好久。如今已经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少年了。时间真的是个奇妙的东西。不曾想到以前那个好多事都无所谓的,整天开心的少年居然会有如今心境。当我再次打开这篇文章并且决定将它续写,我大概知道,这是我为数不多的机会交织过往与现在。那么,既然是读杜甫有感,我们还继续从杜甫说起。
年少时的杜甫天资聪慧,让他写下“凤凰”,这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吧。他此生也是注定要为了凤凰而付出他一生的心血。凤凰其实对杜甫来说,也不仅仅是凤凰,更多的是他精神的化身。其实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那份壮志,那份对于心中所向的桃花源的付出只不过,我们的那份情大多留在了心底,而杜甫,用一生去践行了吧。
我们少年时,都如杜甫,少壮漫游,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使那时他进士落榜,少年豪情,他对未来充满期许。
是不是如我们一样呢?年少时总爱憧憬着未来,寻自己之所向,代己身入所想,我们少年时,都踌躇,都满志。
故事继续走着,一年后,杜甫依旧意气风发,写下《房兵曹胡马》,他说“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他看马瘦骨棱棱,耳根尖尖,如此骏骨,四蹄轻快犹如风托起一般。他看马也看自己,所以才会在结尾写下“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其实,他哪是在说胡马万里横行,他写出来的,是自己那时目空一切的锐气。直到这里,杜甫依旧意气风发,我们不妨依旧称之为少年。至少,他还保有本心于己身吧。如此便已难得之至。
漫游,依旧漫游,慢慢,也漫漫。
庄园静夜,杜甫思绪万千,一生仅一首的静夜之思,《夜宴左氏庄》在此诞生了。人们都说,诗中总有那么两句是你一看就知道高考会设空的(开个玩笑),而这首诗,我却觉字字精妙,不舍任一,我想将它摘出,你我共享。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竹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我敲打这段文字,刚好处暑已过,窗外由于下午的星星雨分外凉爽,凉风吹来,似乎我也在昏暗的灯光与不快意的生活中,感受到微风起于林间,纤纤初月已落的感觉,水流花径,依稀闻声,“春星带草堂”我实在无法用散文直译,也正是如此,才有人谓之“纯诗”吧。
杜甫写下这首诗时正值盛唐,“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理想人才模式在那时是士人的两条主要进身之路。而杜甫却空怀一腔热忱,所以才谓蜡烛渐短,以此惜光阴流逝之快,写举杯痛饮,以此示胆气之壮。而结尾说有人以吴音咏诗,便是杜甫对吴越之游深深的怀念……
不得不说,杜甫此时已而立之年。我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如今年岁几何,但我想,靠近或超过杜甫此时年龄的,你们一定可以感受到诗人字句之间的微微失落。我们是否也在要独当一面时怀念过往呢?我们是不是也在前途未知时充满迷惘呢?诗人与我们都一样,跨越千年,人生相通,从这些大家的经历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不奇怪,但有时却成为我们如今告慰自己的浅浅之音。
漫游,不再漫游,旅食,已至京华。
进京赶考,却遇李林甫忌贤,所有举人一起落第,无一得中。这年才初受打击,第二年李林甫陷害李邕、裴敦复等名贤致死,杜甫才真正意识到天宝*治之腐朽。奸臣当道,英才被害,是非黑白已然颠倒,李白在这时也写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总结社会乱象。再往后,杨国忠擅权,安禄山得志,杨贵妃专宠,安史之乱爆发。旅食京华十年间,杜甫过着“朝扣富儿门,幕随马肥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日子……
我们可以说,这时候的杜甫“长大了”。如我们长大一般,我们眼里的世界也变得如此动荡,如此不公。不同的是,杜甫时代,是社会确确实实在变化,我们的时代,是人们看到的东西在变化。但一如既往的,明争暗斗,波橘云诡我们都是共同经历了的。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不想懂的好多,但不得不懂的也好多......
杜甫的诗在这一时期也有了沉郁顿挫的风格,但他依旧用善意来看这个世界,他还诗会写下“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这样的句子。他的心里始终都是善良的,是有光的。
那我们呢?
再往后,杜甫开始奔赴。杜甫饱揽不幸。他带全家从奉先到白水。安禄山叛*攻破潼关,他又携家眷北上。再往后肃宗即位,杜甫离家准备奔赴行在,途中却被叛*抓获。而正是诗人个人的不幸,成为了诗史的大幸,他目睹长安沦陷,种种惨象,他见证历史,以笔墨记录下这场乱动时代的真实面影。
而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时代的面影似乎美好,但真实的它,我们却无法用文字记录,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放在心里,用心感受。对呀,越来越不会难受的心才是这个时代检验长大的唯一标准。
在杜甫奔赴前行的路上,他也会在夜晚暗自神伤,写下“何时倚虚晃,双照泪痕干?”,当然,也像我们一样会为世事哀伤,写下《哀王孙》、《哀江头》……当然,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伤怀,所以他才会写下脍炙人口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样子呢?你记得吗,你也曾经是一个会感动的人,你也曾经会因为如花渺小的事情落泪;你记得吗,你也曾经以为世界美好,被如小鸟鸣叫般事情吓一跳的你不会想到自己如今百*不侵面面俱到的样子吧。而“家书抵万金”,如今看来更能体会到了吧,家才是你唯一的牵挂呀,不是吗?
万物同受雨露滋润,结出的果实却有苦有甜,就像人各有命。乱世之中,去哪里找桃源?我们也只能如杜甫,尝尽人间苦果,最终在这摩天动物园里,做着差不多的事,活成差不多的人。
那个自己呢?
到乾元二年,官辅地区闹饥荒,杜甫弃官而去,从此结束了他的从*生涯,走上了漂泊西南的人生道路。
在这段时间,他写下许多山水风光。铁堂峡的森严深峻,青阳峡的突兀奇险,白沙渡的开阔浩漫,桔柏渡的冥漠潇飒,飞仙阁的阴沉森峭,龙门阁的险仄高危,石柜阁的绚丽爽目,法镜寺的古朴幽美,万丈潭的深幽虚明,木皮岭的秀碧清润……美景传神,历历在目,也寄托着诗人的人生感悟。好像读到这里,我们与杜甫有了不同。我们大多走不遍山水,恣意不了人生。但杜甫诗真自在了吗?显然不是,他饥寒交迫,他有苦难言,他志不得报,他与我们其实处处相同。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叶漂泊?即使有了工作依然心不知处的不是你吗?即使有了心上人依然踌躇不前的不也是你吗?是啊,不仅仅是你,是我们。
再往后,他定居草堂,写下“飘飘和所以?人间一沙鸥。”以此在旅夜书怀;他写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了却八年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最初的善良。
好啊,如今燕雀衔来春泥,风华压枝低,英姿项背难及,千万广厦拔地而起,前进,知足矣。
最后,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南国,《江汉》虽不是人生末篇,但以此为其人生结尾却再合适不过。他的形象大概都凝练在一句“乾坤一腐儒”里了吧。
读杜甫难吗?难,诗圣毕竟是诗圣;但也不难,因为我们都太像杜甫了。读杜甫诗的诗,似乎就能一眼千年,千年悲欢须臾,我们与少陵野老大概是可以一同品鉴的。
一只胖嘟嘟的大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