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衡与芳芷。
战国时代,楚人屈原以辞赋表现楚地(今湖南、湖北一代)的方言声韵、人情风物。香草香木是《楚辞》中的主角,秋兰、兰芷、杜衡、蕙、杜若、荷等山川草木,都被辞人用来表情寓志,比兴托物。
《楚辞》中有:“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九歌·山*》)”这里提到了杜若,现今的杜若,花小色白,并非当时所指,诗中杜若应是高良姜。《本草图经》记载:叶似姜,花赤色。高良姜花姿秀丽,堪比兰花之美。
名字来源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作者)认为,高良姜最初产自高良郡而得名:“出高良郡,二月、三月采根。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高良郡)汉为高凉县,吴改为郡。其山高而稍凉,因以为名,则高良当作高凉也。”
中药·高良姜
《名医别录》
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夏末秋初采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
辛、热。归脾、胃经。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1.胃寒冷痛
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
2.胃寒呕吐
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吐,常与*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红豆蔻
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解酒*。用于寒湿所致的脘腹冷痛,或饮酒过度所致的呕吐,泄泻,不欲饮食;亦可研末掺牙,治疗风寒牙痛。用量3~6g,入汤剂,生用。阴虚有热者忌用。
红豆蔻
药膳·高良姜
高良姜煮鱼肚
高良姜15克,水发鱼肚60克,小白菜克,白胡椒粉、料酒、盐各适量。
1.高良姜洗净,切丝;鱼肚洗净,切条;小白菜洗净。
2.炖锅中放入鱼肚、高良姜、白胡椒粉、料酒,加适量清水,大火炖煮25分钟,加入盐、小白菜,煮3分钟即成。
这道药膳有补益脾胃的功效,能促进脾脏运化,调理气血、精血和津液,还能温暖胃脏,改善胃功能低下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
高良姜粳米粥
高良姜20克,南粳米50克,红枣2枚,砂糖适量,葱白2根。
高良姜晒干研粉,红枣、南粳米、葱白、砂糖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成粥,取高良姜粉5克,调入粥中,再煮片刻,视粥稠为最佳。早晚温热服食。
适用于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清水,胃寒逆等症。肝胃火郁的胃痛呕吐者忌服。
高良姜炖鸡块
高良姜、陈皮、草果、胡椒各4克,公鸡1只,调料适量。
各味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口,鸡去毛以及内脏,洗净,切块,放入锅内,加水、药袋和适量葱、姜、盐、酱油,醋少量。小火煨炖,熟烂,任意食用。
温中益气补虚。适用于体虚瘦弱,腹部冷气窜痛等症。
参考资料:
《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
养生堂《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
《四季药膳养生》
图、文
宣传处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王丽君
责任编辑
许士明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