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田春辉等团队完成的《内镜下经鼻前庭鼻翼神经鞘瘤切除一例(附视频)》经同行评议,被《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收录,并于年9月10日发表刊登。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协资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承建的国家级大型临床案例成果的发布平台,致力于推进基于案例成果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学术成果评价能力建设。经同行评议收录于本数据库的病例报告,将获得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颁发的收录证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由来自全国44个临床学科的93名委员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就是把握报道方向,提出发展规划,执行发展规划。
年中国科协提出“临床案例代表作制度”,交流医学研究成果、探索拓展医生职称评价的方法、推进职称评价导向改革,年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建成。该数据库突出实践性、科学性、典型性、创新性、共享性,以临床案例成果整理,进一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随访,提高基层医疗整体水平,推动医疗均质化。来自全国的优秀临床案例既是开展医疗培训的绝佳资料,又为深入开展更高层次的临床研究提供资源,更符合职称评定要求,贴近临床能力评价,有助于打破“唯论文”论,进一步优化医学科学研究环境。
病例简介
本例患者,男性,25岁,系“发现右侧鼻翼隆起半年,渐进性增大2月余”入院。诊断为:“右侧鼻翼肿块(神经鞘瘤可能)”。以往此类疾病均行开放式手术,术后局部留有疤痕或导致上唇肿胀影响进食。考虑到患者尚未结婚,为了避免面部疤痕形成。我院耳鼻咽喉科田春辉医师创新使用了内镜下经鼻前庭入路对肿块进行了完整切除。通过术中精准精细的操作、彻底止血以及术后合理的填塞压迫处理,患者在之后的随访中未见肿块残留复发,获得痊愈。术后病理证实肿块为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一种来自周围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出现在鼻翼处极为罕见。这个解剖区域的肿瘤对鼻外科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美学方面。由于神经鞘瘤独特的组织学特点,完整的包膜外切除即可避免复发。该肿瘤生长缓慢,针对此类患者,相对于以往的外鼻皮肤切口或唇龈沟切口,内镜下经鼻前庭径路具有以下优点:1.相对于外鼻皮肤切口,体表无疤痕产生,更美观;2.相对于唇龈沟径路,径路更短,可避免上唇肿胀,减少上唇麻木和出现的口鼻瘘风险;3.在直视下操作,可以更好地显露肿瘤及其周围组织间隙,再结合精细操作,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耳鼻喉科自主创新的内镜下经鼻前庭径路对此类外鼻皮下肿块具有更加微创,操作简单可行,术后避免体表疤痕形成以及不影响进口进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专家简介田春辉,耳鼻喉科副主任,硕士,主治医师。现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耳及听力疾病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年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皖北卫生职业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一项,拥有自主发明及合作发明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4项,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
擅长:综合治疗各类耳内镜和鼻内镜手术、小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综合治理,成人重症鼾症以及头颈部的各类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程雨芳,硕士,住院医师,毕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邱增玉,硕士,住院医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
王雪寒,病理科主治医师。擅长:消化道(重点胃肠、肝胆)、妇科、乳腺、甲状腺、耳鼻喉、泌尿生殖、软组织病理等疾病诊断。
审核:
编辑:
供稿:耳鼻喉科
制作:王荃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